您的位置

耳的解剖

从解剖学上分,耳由外耳、中耳、内耳组成;生理学上又可分为传导部分(包括外耳、中耳),感觉部分(包括内耳)及神经部分(听神经纤维、神经核团及大脑皮层听中枢)。
外耳
一、外耳的解剖与功能
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,下面具体介绍耳廓的功能。
1. 耳廓的功能
1.1. 收集声音:一般耳廓将收集16Hz~20KHz的声音,有些小儿能听到16Hz以下的声音。某些动物的耳廓可以灵活转动,如兔子、鹿等,这些动物就能更全面地收集声音;但因人的身体,头部可
自由的转动,耳廓可转性就退化至无,但人所收集的声音仍具有极强的方向性,像雷达一样。
1.2. 定位:由于声源到达两耳的时间差、强度差就在大脑中形成了定位的印象。例如,当声波从人的右边传来,右耳将先接收到,并右耳收听到的声波强度也将更强,因此可辨别出声源在右边;当然,以正前方、正后方、上方、下方定一个平面,在该平面内出现的声源,是无法根据时间差及强度差来定位,此时,对这些声源的位置辨别是依赖于双耳的耳廓及耳甲腔的作用。
1.3. 扩大声能:对频率2K~5KHz的声音,耳廓能扩大其声能。这是由于耳廓长3.5~5cm,使该频率段声音发生了共振。
1.4. 频谱调制:限定了声音可收到范围,及扩大言语的频率范围。
   耳廓的以上四个功能,均是选配定制机及双耳选配的有利说服点。
2. 外耳道的功能
2.1. 传导声音:将由耳廓收集的声音传至中耳(气导)。
2.2. 扩大声能:外耳道长2.5~3cm,与3K~4KHz的声音产生共振,可提升声强,再结合耳廓的扩大声能,平均起来就提升频率以2.7KHz为中心的声音15~25dB。
2.3. S型弯曲:外耳道有两个弯曲,外耳道S型的弯曲可对过大、过强的声压起缓冲作用。
2.4. 吸收来自内耳的声音:即声信号的逆向传导,是做耳声发射的基础。
外耳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及传导声音,双耳对定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。
中耳
二、中耳的解剖与功能
中耳由鼓膜、听小骨、咽鼓管组成,鼓膜是中耳的外侧壁,向内耳方向呈锥状、半透明,将中耳腔或鼓室与外耳道分隔;听小骨由锤骨、砧骨、镫骨构成,总重约0.05克;咽鼓管连接着中耳腔与咽腔。
3. 中耳的功能
3.1. 换能:中耳将外耳道传过来的声能转换为机械能,声音气导传递至耳道,振动鼓膜并使依附于鼓膜上的锤骨柄动作,将振动传递至听小骨,此时,中耳已进行了能量的转换,由声能转换为机械能;之后,由于镫骨底板的转动,振动卵圆窗,激动淋巴液的波动,又进行了一次换能,将机械能转换成液能。
3.2. 扩大声能:人体器官的发展以及对应的器官的功能一定有它本身的意义,就例如上页所描述的耳廓的可转性功能已退化至无了。那么,就有必要解释一下,在外耳已扩大
声能15~25dB后,为什么还需要中耳进一步扩大声能呢?我们都知道,阳光可以透过云层,当然,强度下降了,但光无法透过屋顶照进屋子,这是因为屋顶与空气两者的密度相差太大,使光线都反射回去了。那么,声波的传递同光一样,当两种介质的密度相当或说当两种介质的声阻抗相当时,声波从一种介质传至另一介质的声能耗损最小,反之,当两种介质的声阻抗相差越大,介质间传递的声能耗损也越大,当声波从空气到达内淋巴液时,能量的衰减约30dB,因此就需要中耳进一步地扩大声能。那么,中耳是如何扩大声能的呢?鼓膜的解剖面积约83mm²,有效振动面积为55mm²,比镫骨底部(3.2mm²)的面积大17倍,也就是说,声压由鼓膜传至镫骨
底板可增强17倍;再加上听小骨的杠杆作用,可将声音扩大1.3倍,当然鼓膜的锥形,也可增加声波作用在镫骨底板处的力量,但我们忽略该次因,因此,可提升17×1.3=22.1倍,相当于声强27dB。
3.3. 内、外大气压的交流:这是由咽鼓管来实现的。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,使鼓膜处在一定圆锥度的正常位置,保持听骨链的适宜耦合劲度。
3.4. 低通滤波器:对于频率高于1KHz的声波,每半频程衰减16dB。
4. 咽鼓管。小儿更易患中耳炎,这就是因为小儿的咽鼓管较宽、短、平。平时咽鼓管处于微闭状态,当吞咽、哈欠等时,咽鼓管咽口将张开。咽鼓管的功能:
4.1. 即3.3(内、外大气压的交流)。
4.2. 阻声:在正常状态下,咽鼓管处于闭合状态,能阻隔生理噪音、心搏、呼吸等自体声响传入鼓室。
4.3. 防声:由于咽鼓管外1/3是逐渐缩小呈漏斗形,表面为部分皱褶状粘膜,类似于吸音结构,就可以将鼓膜、圆窗等振动引起的声波消除。
4.4. 引流:将鼓室内的积液,借助咽鼓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不断向鼻、咽部排出。当鼓室积脓或积液,使质量增加,也将导致高频听力下降。
内耳
内耳由前庭、半规管、耳蜗组成。前庭与半规管还与视觉、本体感一起来完成平衡功能。
   声音传至内耳,引起内、外淋巴液的波动,再引起的纤毛的剪切运动进而形成电信号,最后传给大脑皮层听中枢感音。
   耳蜗的频率分布是高度重叠的,当某一个频率的声音传至内耳,就必然使耳蜗基底膜的某个特定的部位产生共振(突起)。
   最后,我们来复习一下听觉过程:周围环境中的声源使空气压力发生变化,经耳廓收集,并经耳道传声及扩音,振动鼓膜,鼓膜的振动带动附着在其上的锤骨柄运动及砧骨、镫
 
骨的运动,由于镫骨底板的运动,挤压前庭窗,并由于耳蜗内的淋巴液惰性较大而促使蜗窗做相对运动,并在声波疏向时,由于基底膜的由蜗底向蜗顶的移位,产生毛细胞的剪切运动产生电波,电波经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区进行分析、分辨才让我们听懂声音。
注意:真正听懂声音是靠大脑的听中枢完成,也就是说,当一个人的大脑听中枢坏死,配助听器是无法补偿他的听力。

联系我们

13606027052 0592-2392135

在线咨询1:在线咨询1

在线咨询2:在线咨询2

邮件:769729196@qq.com

地址: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106-116号A13

扫一扫,关注我们。